×

读后感 水浒传 读书

竹竿进城读后感(竹竿进城的意思)

小强 小强 发表于2024-06-16 06:37:18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目录:

截竿进城作文500

1、关于执竿入城的作文800字 鲁国有一个人叫张三,他家里要修房子。

2、今天,我读了一篇《截竿进城》的成语故事。主要讲了鲁国有一个愚人,拿着竹竿想进城,可是竹竿太长,进不去。有一位老人走过来说:“把竹竿锯断,就可以进城了。”于是,这个愚人就锯断了竹竿,进了城。

竹竿进城读后感(竹竿进城的意思)

3、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4、用现代文改编《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

5、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可以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6、答案补充 截竿入城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 ,但乐于助人。

竹竿进城读后感(竹竿进城的意思)

截竿入城这则笑话讽刺的是谁?讽刺了什么形象?读了这则短文,对于你解决...

1、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 两千多年前,一个鲁国人遇到了竹竿问题。

2、执竿入城启示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老父”乐于助人,但思考不周到。

3、这篇笑话讽刺了既蠢笨又不肯动脑筋的鲁国人和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老人,并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开动脑筋多想想,如需要向别人请教,也别轻信盲从。

4、讽刺了做事死板,不会思考,不懂变通的“执竿人”,还讽刺了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老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不要自作聪明,否则会贻笑大方。

竹竿进城读后感(竹竿进城的意思)

5、本篇出自我国第一本笑话集《笑林》(三国时魏人邯郸淳作)。既嘲笑了执长竿的鲁人,笑他不知变通;更嘲笑了锯竿入城的老父,笑他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后者不仅可笑,而且有害。

6、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解决的办法.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1 《水浒传》是一本青少年素质教育书籍,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 篇1 《水浒传》的第三回,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1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着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

年级水浒传读后感200字篇1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水浒传》200字读书笔记一 读了《水浒传》,我被宋江为民除害,与民同乐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在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对那些贪官和皇帝不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竹竿进城的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