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谈中国人“国民性”的流变)

小强 小强 发表于2024-05-25 15:31:31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目录:

文化批评:中国的国民性真的很丑陋吗?

因此,“国民性”批判是现代的“中国性格”的具体的起点。鲁迅先生的小说所尖刻批评的麻木、苟活等等“性格”弱点,和时时被我们自己诟病的诸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样的生活细节都变成了需要改造的“国民性”的一部分。

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谈中国人“国民性”的流变)

透过小说 人物的刻画与描写,让我们看到,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主要表现为“吃人”、 麻木、奴性、看和“精神胜利法”等。鲁迅毕生致力于批判国民性,这也是他所理解的实现文化转型的切要的工作。

国民性是什么?

1、国民性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

2、国民性,即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3、国民性是指文化在民族心理上的积淀。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现民族文化共同特点的习惯、态度、情感等比较稳定、持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的总和。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谈中国人“国民性”的流变)

中国人国民性是如何形成的

国民性是指文化在民族心理上的积淀。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现民族文化共同特点的习惯、态度、情感等比较稳定、持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的总和。

中国国民性,是在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母体里孕育而成的,即是由分散的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独尊儒术的文化氛围及道德体系所构成的封建社会产生出来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状态。

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既有共性,又有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国民性。统一和多样正是中国民族性的两个方面。

在我们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感性、中庸、务实、内敛、委婉、柔和等中国典型的国民性。中国国民的性格最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谈中国人“国民性”的流变)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看如何改变国民性(1)

统治天下的方法就是“执长鞭以御宇内”,用法、术、势来束缚和操纵,就像对待拴在车子前面的牲畜一样。这个历来被中国人视为雄才大略的人确立了一整套暴力基础上的统治方法,把所有人都变成了为他驾车的牲畜。

张宏杰的《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一书,从世界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中国国民性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探求决定中国历史大势的国民性格,以及国民性格的演变轨迹,并从中寻求改造国民性格的契机。

中国人身上并没有“过滤性病菌”,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方面去努力。桀骜不驯的小邦(2)即使是日本已经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的今天,我们对这个民族还是这样的缺乏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才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国人国民性的演变过程和趋势国民性是由一个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遭遇和社会体制共同决定的。

中国的国民性有什么优缺点

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在《我国民族的特性与其他民族的比较》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有重人伦、法自然、重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6种特点,而这6种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

最理想的人性应该是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同时又有坚定的信念。然而,对于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东西,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国民性中缺乏的是抗争精神,总是表现出一种绵羊般的顺从。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将中国人的国民性总结为“愚弱”,即愚蠢与懦弱,愚蠢是因为没有是非标准,懦弱则是因为不敢为是非而抗争。

中国人的勤劳,就是为了支付制度成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缺点如缺乏公共精神,有很多现象——农民毁坏公路,车夫在道路中间随意卸货,百姓对国家大事忌妒冷淡,地方上考虑的都是各自的利益。这些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

保守。保守的事情也是同样存在着,虽然在现在看来像是开放些`~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从宏观角度看我国人民还是存在保守的思想的 依赖性。

不过,国民性通常是以国家为单位考察国民特点时使用;民族性格则相对于人格概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谈中国人“国民性”的流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